首页 军史 大唐破军

第一二零章:天灾一前面有墨家

大唐破军 碧海思云 8223 2022-05-07 02:46

  “陛下,诸位大人!我墨家与百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实践,我们做某一件事,都会找大量数据,呃,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。我们不善于作文章,但是,我们做的是实实在在的利国利民的大实事。墨工、墨技莫不如此。”

  众人点头赞同,这是有目共睹之事,墨家的一些技艺现在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

  李渊忙道:“乔爱卿有话只管说!不当之处等说完了再作商议。”

  “谢陛下!”乔北溟行了一礼,侃侃而谈道:“只要稍作留意,大家就会发现河流与湖泊有调水的作用。每逢秋季枯水时节,湖泊和支流之水便会注入江河,河水暴涨的春夏两季,河水就会灌入湖泊,达到调节河水流量、控制洪水的目的,长江有洞庭湖、鄱阳湖等湖泊分洪,是以洪涝灾害极少发生。其实道理很简单的,就跟两口并列的池塘一样,只是大家没有留意也没有将之放到洪涝灾害方面去想而已。”

  李渊恍然道:“这么说,黄河之所以会发水,就是因为下游缺少湖泊调节,一旦黄河水量过多,无处盛放就会发生水患了?”

  乔北溟道:“陛下英明!”

  李渊满嘴苦涩,他宁愿自己不是这么英明,也不会如此的绝望,黄河河床过高根本形不成湖泊。

  满朝文武大臣也是想明白了这一点,不由得一阵黯然。

  乔北溟看了孔颖达一眼,惋惜道:“我们苦读圣贤之书,都是想从圣贤之书中获得人生至理,却不知这些人生哲理都是源自于生活,源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。所以,我墨家才有‘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’、‘死读书不如无书’、‘实践出真知’等众多实实在在的主张。”乔北溟无耻的吹嘘着。

  “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’、‘死读书不如无书’、‘实践出真知’”这三句名言惹来了众人的深思,这越品味,越发觉其中所蕴含的哲理。

  半晌,李建成犹豫道:“黄河地势过高,根本不可能出现湖泊。乔将军,对此又作何解释呢?”

  “这是天然形成的,谁也无法改变。但是,我有办法改变发生水灾的地点。”乔北溟看了大家一眼,道:“办法就是主动决堤!”

 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。主动决黄河之堤哪怕是罪大恶极之人,也不敢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。历史上曾经有人决堤黄河,但是哪一个不都是被史书记载,遗臭万年,谁也没有想到,此方法竟然是出自于墨家矩子之口。

  “敢问乔将军,这就是墨家所推崇的‘兼爱’么?”孔颖达嘴上调整,心中却是狂喜。哪怕乔北溟此举挽救了无数人,但只要牺牲一人,那也是墨家的污点。

  “为救千人而杀一人这仍是恶!每一个大唐都是朕的子民,朕都不会无故夺其性命。”李渊昂然道,曾经的他有过那么一丝心动,但是却很快被理智压了下去。

  “陛下圣明!”众臣立即齐声喝道。

  “大家又错了。”乔北溟无奈道:“黄河两岸没有湖泊却有低洼之地,这些低洼之地完成可以当泄洪区来用嘛。有了这些泄洪区,以后黄河一旦暴涨,就决开此段大堤,将洪水引入泄洪区,以此分担河流的压力,这样一来,就既可以保证黄河大堤,也不会造成百姓伤亡,岂不是两全其美?我大唐地广人稀,还怕没有安置了这些泄洪区的百姓不成?”

  “泄洪区?”

  顿时所有人都愣住了,这么说来,这泄洪区的确是临时起到了湖泊的作用。

  工部尚书激动道:“妙呀!此法当真是前古未有之治黄妙招。”

  李渊噌的站了起来,激动问道:“宇文爱卿,此法当真可行?”

  “可行,绝对可行!这泄洪区跟湖泊一样有调水的作用。现在的如果说黄河是将溢水缸,那么泄洪区就是水盆,我们一盆盆的舀走,这水缸就永远都不会溢出。”工部尚书宇文询兴奋的大声说道。

  “竟然如此简单!”不少朝臣喃喃自语道,道理一捅就破,然而从古至今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过。

  文武百官都以复杂的眼光看着乔北溟,就是这个年纪年轻的少年郎,解决了困了华夏几千年的难题。

 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:“我就知道乔将军有办法,墨家主张兼相爱,又岂能做出无辜牺牲他人之事。”

  “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墨家来势不小哪。”

  不少人心中一阵感叹,墨家的行事方法果然与众不同。长江和黄河是耳熟能详的大江大河,但是却从来没有人将二者联系起来,从来没有想到过解决黄河水患的秘密就在长江之上。

  李渊立即下令道:“立即八百里传讯,令黄河沿线官员。立即将周围低洼之地的百姓全部迁移到高处,一但百姓转移完成,立刻决堤泄洪。”

  “是!”

  立即有宫中侍卫匆匆领命而去。

  虽然有了解决的方法,却是不知道是否能够来得及,百官们只好暗暗祈祷,黄河大堤能够坚挺住。

  李建成叹息道:“只是苦了泄洪区的百姓,这日子好不容易安顿下来,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点点财就这么没了。”李建成主管政务,他非常清楚百姓的不艰难。

  乔北溟笑道:“这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!”

  “啊?”所有人的目光又被乔北溟吸引住了。

  “加大人手帮助百姓迁移就是了。”

  李建成一怔,道:“号召百姓齐心协力共度难关,不失为一个良策。只是百姓自顾且不暇,怕是没多少人响应。”

  “殿下误会了,我说的是关中十二军、十六卫!保家卫国是军人荣耀使命,保家卫国不只限于打仗杀敌。百姓有难一样能够出一份力。关中十二军,有数十万常备兵力,十六卫,足有十多万人,在这危急时刻,我觉得应该让我们军人提起保家的职责。”

  乔北溟这话又引发了一阵骚动,抗辩声不断,但更多人陷入了沉思。

  乔北溟的想法念头有些想当然,更有些超前。出兵救灾在21世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只要国内出现灾情,不顾危险安危冲在第一线上的永远的可爱的人民军。尤其是特大洪水与大地震这般严重的天灾面前,那些一线上的人民解放军毫无疑问是最值得敬重的人。

  是以乔北溟本能的觉得这出现了灾情,他们这些兵卒应该第一个冲上去。而不是在这朝堂上听着,满朝的文臣商议什么救人救灾,防止瘟疫骚动。

  这些东西倒也不是不重要,但是总的分个轻重缓急是不是?

  这把兵派出去救灾,然后在坐下来慢慢的详细的商议出一套合理的救治方案。这才合情合理,这一坐下来就说个没玩没了,那不是舍本逐末了嘛?

  乔北溟却是不知,因为通讯能力差,机动性又不强。往往天灾传到京师,地方上已经毁得差不多了。征调大军,反而成了无用之功。

  对于天灾来临,通常皇帝能做的事情就是去祈福,去祭祀,甚至下诏罪己,表示这是老天对他的惩罚与考验,然后派遣地方官员去治理,或者从中央派去一名能干的官员负责。古代的兵以防卫为主,还没有深入灾区去救援百姓的。

  所以乔北溟这个提议还属首创,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。

  很有新意,但未必不可行。

  满朝文武也陷入了沉思中去。

  乔北溟也知道自己的想法超前,便补充道:“出兵救灾有三大利好:一、行动迅速快捷,可以有效的缓解灾情减少损失;二、天灾之后,最怕人祸,军队在侧就可以威慑宵小,可以免去不必要的灾祸;三、转战灾区,提升军队的应变能力,从而使大唐军队提升战力、军魂;四、让百姓知道大唐的军队与历朝历代不同,是一支为国为民的威武之师、仁义之师、文明之师,从而达到提升百姓凝聚力、必胜心的目的;五、让百姓看到陛下爱民如子的伟大胸怀,对陛下更加敬重万倍,对我大唐王朝更加认同。”

  “父皇,此法可行!”李建成萧瑀肃然点头,认可了乔北溟的提议。

  李世民亦道:“眼下大唐又无战事,既有这五大利好,动用军队又有何妨?”

  李渊动心了,望着乔北溟的目光更加欣赏了。

  他以几千之杂兵起事,绝不是一个死板的人,他静下心来,仔细的思考着乔北溟说的主意及五大利好,越想越觉得可行。

  正如李世民说的,关中乃是大唐腹地,短时间根本没有外敌入侵,就算是紧急情况,近在咫尺的关中二十军、大唐十六卫可以更快的抵达战区投入战斗。

  关中十二军、大唐十六卫的士兵都是关中子弟,帮自己家乡做事,不但没有抗拒情绪,反而还要对李渊感恩戴德。所以动用军队救灾实为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。

  “臣也觉得乔将军这一法甚妙,请求陛下立刻派遣一员能吏,全权处理救灾事宜,刻不容缓。”宰相萧瑀能力不算好,但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,尤其是涉及民生方面可没少顶撞过李渊的决定。

  李世民慷慨激昂道:“父皇,天灾来临,孩儿不甚悲痛,身为皇子,儿臣不甘在这皇城中坐看消息。愿意代替父皇亲临受灾地,对抗天罚,安抚百姓。”

  “臣有本奏!”说话的是孔颖达,只听他侃侃而谈道:“秦王拳拳爱民之心可嘉,然隔行如隔山,抢险与打仗毕竟是不同的。”

  正要答应的李渊一听觉得很有道理,颔首道:“孔卿家说的也有道理。”

  乔北溟心中冷笑,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:“臣愿往!”

  李渊正有此意,一脸赞许道:“乔卿家提出良方,又是身怀墨工、墨技的墨家矩子,确实是最佳人选!乔卿家有这份心意,朕焉能不许。此次天灾由乔卿家全权负责,务必要化解险情的发生,尽量将损失减至最少。”

  乔北溟笑道:“臣领命。”

  “陛下!”孔颖达又要说话。

  乔北溟抢先道:“我知道孔大人的意思,你也无需挤兑,如果完成不了任务,滚滚黄河就是我的葬身之地。”

  此言一出,举众哗然。

  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是蠢货,又如何看不出孔颖达的心思?忠直之辈看着孔颖达的目光也变得不善了起来,这时候还玩这种阴谋,真是白瞎了孔圣人后裔的名头。

  “臣不是……”孔颖达气得满脸通红,天可怜见,他这知道真没这想法。

  乔北溟肃然道:“险情刻不容缓,请陛下给臣调配五千战马,臣要率领本部将士,于第一时间抵达大堤!不过,现在谁也不敢保证大堤现在巍然不动,所以,请陛下做好最坏的打算,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两件事:第一、命令黄河沿岸官员动员百姓迁移高处,并制作简易木筏以防万一;第二、灾情过后,瘟疫将接连而来,所以,请陛下备好药材,并组织医者及时赶到灾情发生之地,将瘟疫扼杀在发生之前。”

  “依爱卿所言,后续之事由太子还安排。”李渊见乔北溟安排得井井有条,信心大增。

  李渊最擅长的就是甩手掌柜,也就没心没肺,乐呵乐呵的将整件事情全部交给李建成来处理了。

  乔北溟对李建成道:“太子殿下,还有一事需要准备。”

  李建成肃然道:“请将军吩咐。”

  乔北溟道:“请殿下全长安全关中的收集麻袋,越多越好。”

  李建成不解问道:“麻袋有何用处?”

  “做沙袋!”乔北溟介绍了沙袋的的做法,并说道:“一旦决堤了,想要堵住黄河缺口并不容易,面对湍急的水流,寻常方法根本行不通。就算投入再多泥沙浆土也被洪水冲个干净,沙袋不一样,能够将泥沙聚起来不被冲散,还能在第一时间沉入水底。只要沙袋足够多,便能在短时间里填补缺口,搭成临时的堤坝。沙袋堤坝成了之后打下木桩用以固定。如洪流过大沙袋也挡不住的话,可让青壮从水流平缓之处开始打下木桩,然后用竹条编织成网,完成之后再投下沙袋。竹条柔韧不折,在抗洪中比钢铁的作用还大百倍。”

  李渊眼中一亮,一眼看破了个中奥妙。他幼年备经丧乱、仕途坎坷、阅历丰富,昔年在地方为官之时,立足黄河南岸,境内多地经常受水患影响。

  李渊也因此研究过如何治水,如何在堤坝决堤的时候抢修堤坝堵住缺口。世间流传的以木桩打入地底为基,再以木桩为支撑点修筑堤坝。如此确实能在湍急的激流中建成堤坝,但在打入木桩的过程中极其危险,进度又极为缓慢,不利于抢修。他也曾苦思许久,想过不少的法子,试过改良,成效都不是很理想。尤其是在遇到强激流的时候,反而不及笨旧的方法实用。毕竟老办法虽然笨拙,但实实在在是经历过考验的。乔北溟提出的沙袋筑堤法,确实方便实用,在道理上来讲是行得通的。因故,李渊喜道:“此法快捷可行,太子殿下可速从之。”

  李建成也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命令,让人装备麻袋。

  李渊感慨道:“这小小的沙袋,此次定能取得大用。乔爱卿这一妙想,可低百万雄师。”

  “能够取得效果,那真是再好不过了。”乔北溟应答着,心底却有着十足的把握。沙袋抗洪筑坝,这在昔年特大洪灾时,都在沿用的办法,效果实用性是不用明说的。

  李建成见乔北溟信心十足,追问道:“乔将军既有良策,不妨说出来,我们商议一下。一人计短,两人计长,一套好的主意方法,也能救助更多的百姓。一旦发生决堤,我们也好依计抗洪,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。”

  乔北溟想着准备战马也需要时间,酝酿了一下,便将脑海中的知识,逐一细说,什么沙袋要以叠行堆砌,必要的时候可以搭建人墙减缓急流,掩护他人抢修堤坝各种所知的方法通过整理着说了出来。

  大唐君臣惊叹之余,将细节什么的牢牢记下。

  等大家回过神来,才发现一套可行的方案在乔北溟介绍中已经形成了,这令大家对墨家又有了新的认识。

  介绍完毕,乔北溟立刻点了左卫、天纪军、天节军、参旗军、鼓旗军、玄戈军先行一步,负责转移黄河低洼之地的百姓。

  孔颖达直到散朝了也没有说话的机会,望着空荡荡的大殿,只气得直跺脚,论文事,他可以把乔北溟甩开十万八千里,可这些实事却非儒家之所长,所以半点插嘴的机会都没有。他知道今日过后,墨家名声大起,而儒家则会因为自己的表现一落千丈,

  :。: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